MENU

Catalog

    革兰氏染色教程

    • May 27, 2023 • 学科相关

    革兰氏染色法
    革兰氏染色教程 的图像结果

    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,这种染色法是由一位丹麦医生汉斯·克里斯蒂安·革兰(Hans Christian Gram,1853 年-1938 年)于 1884 年所发明,最初是用来鉴别肺炎球菌与克雷白氏肺炎菌之间的关系。

    未经染色之细菌,由于其与周围环境折光率差别甚小,故在显微镜]下极难观察阳性紫色阴性红色。染色后细菌与环境形成鲜明对比,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态、排列及某些结构特征,而用以分类鉴定。

    实验原理

    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,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,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、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,故遇乙醇或丙酮脱色处理时,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,再加上它不含类脂,故乙醇处理不会出现缝隙,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,使其仍呈紫色。

    而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、外膜层类脂含量高、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,在遇脱色剂后,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,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,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,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,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。

    致病菌

    如:金黄色葡萄球菌、绿色溶血性链球菌、肺炎球菌、白喉杆菌、炭疽杆菌等 属革兰氏染色阳性菌。

    百日咳杆菌、大肠杆菌、伤寒杆菌、痢疾杆菌、霍乱弧菌、流行性脑膜炎双球菌、淋病双球菌等 属革兰氏阴性。

    所以根据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性质,可以缩小鉴定范围,有利于进一步分离鉴定,以对疾病做出诊断。又由于各种抗生素的抗菌谱不同,革兰氏染色尚可做为选用抗生素的参考。

    实验方法

    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、媒染、脱色、复染等四个步骤,具体操作方法是:

    1)涂片固定。

    2)草酸铵结晶紫染 1 分钟。

    3)自来水冲洗。

    4)加碘液覆盖涂面染约 1 分钟。

    5)水洗,用吸水纸吸去水分。

    6)加 95% 酒精数滴,并轻轻摇动进行脱色,20 秒后水洗,吸去水分。

    7)蕃红梁色液(稀)染 2 分钟后,自来水冲洗。干燥镜检。

    染色结果

    革兰氏正反应菌体都呈紫色,负反应菌体都呈红色。

    临床意义

    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于:

    1、鉴别细菌

    2、选择药物

    3、与致病性有关:革兰氏阳性菌能产生外毒素,革兰氏阴性菌能产生内毒素,两者的致病作用不同。

    Leave a Comment

    已有 1 条评论
    1. 勿忘初心 勿忘初心

      您好,看你的站做的挺不错的,有没有出手的打算,想出手的话,联系QQ1587894193。